日内瓦:古城之晨
每到一处,瑞士的城市、小镇都有着各自的古城区,被新城或怀抱或与其相望,此景为尊重历史使然。日内瓦,这个有着诸多联合国机构驻扎的城市也不除外。
清晨的老城很安静。不过老城区入口处那座旧的大锅汤喷泉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曾经战斗的岁月。这也就是为何平和的日内瓦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登城节,为了纪念那个遭到入侵的夜晚。
老城里都是我喜欢的弹石路,有着倾斜的地势,感觉是在慢慢地走进其中去了解她。除了百年林荫道两旁种植的都是百岁的栗子树,还有着一把长120米的超长凉椅(据说是登载了吉尼斯记录,可惜我们当天去时,由于年岁甚高搬去换了)。
瞧!老城主大街40号,二楼那扇窗户里就是卢梭故居,花上25分钟就能了解他的生活和工作,一楼则是间画廊,卖的是那些色彩对比度极高的画作。画廊主人并没有因我们这些早访的客人而提早开门,仍笃悠悠在对街的露天咖啡馆里夹着咖啡吃面包,慢条斯理地翻看着当日新闻。
老城里的建筑自然都是老的,只是古老的“脸孔”下也多换上了年轻的“心”。因此老城内总能看见三三两两围搭起来的脚手架,但被告知外立面受法律保护,不得改变。
沃韦:初识小镇
相比她的中文学名沃韦,我更喜欢直呼其名———VEVEY。小镇十分可人,乃至于我们刚从洛桑的游船下得船来,就被其安逸的空气包围了,很快喜欢上了她。
靠山面湖,小镇的风水不错。尤其是日内瓦湖畔的林荫道非常地惬意。一路走来,是不是有天鹅引吭高歌,还有卓别林的雕像也在这里,面湖靠山,呼吸着这里湿润的气息。湖的对岸就是依云小镇,到的当天已是下午,湖上水气氲氤,对岸法国境内的依云小镇已经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
VEVEY镇隶属蒙特勒(MONTREUX),两处均环日内瓦湖而住。不过城里最有名也是全瑞士最上镜的就数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西庸城堡了。乘船靠岸,检票口就在通往城堡的吊桥口,晃晃悠悠过了吊桥(依稀能感觉到当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式),就进入了石头的天地。整座城堡是一块块的石头垒起来的,随导游在城堡里上下穿行,可惜石头的建筑加上其冷酷的历史,给我感觉过于冷冰冰了没有太多热情。
不过由于其坐落在日内瓦湖畔,正好坐拥了蓝蓝的湖水、艳艳的阳光,随行的摄像师韦发现,凡是在城堡的窗边必定能留下光影度配合超绝的摄影创作。因而我小试数张居然就效果不错,颇有艺术摄影的韵味。
沙尔多纳:小镇之酒
沙尔多纳(CHARDONNE)(我自翻为夏朵,是不是更传神?!)小镇栖息在半山腰上甚至接近山顶了,需要乘坐索道才能到。镇上的葡萄酒庄很多,且规模都不大,多为家庭作坊式。这样的小镇建筑都很老了,却装饰一新。据说,镇上的房价很高,已经禁止出售给外来人,现有的住户大多都有着自种葡萄开酒庄的历史,因此在小镇入口的墙上,就粉刷着一张品酒地图。黄太阳笑盈盈的模样,详细列出了19个品酒酒庄以及其特有的建筑,还真是卡通呢!
我们去的这家,那天接待我们的是女主人。她的夫家已是第三代,守着祖传的3亩葡萄园,每年也能酿出3万瓶葡萄酒来,品种也不少了,红白葡萄酒各4种,每年在酿酒的时节都会聘上一位熟手来帮忙,据说就连这位小工也是好几代的传人了呢!
晃动酒杯慢慢品酒、吃着咸味面包棍,当阳光照射进屋时,这就是“夏朵”的葡萄酒了,飘满了整间屋子。
苏黎世:大城之道
苏黎世的火车站规模超大,站前的班霍夫大街上真是名店云集,像极了纽约的AVENUFIFITH,也很像上海的南西。以至于,我走到此时此处,已经有些想家了。
瑞士真的很尊重历史,每个城镇的火车站前都有一条班霍夫大街,无论现在还是过去它都曾经是繁华的标志之一。尽管时间匆忙,执拗的导游还是带我们走进了苏黎世的内心———那条拥有苏黎世最古老餐馆之一的KEYLANE(很奇怪吧!在苏黎世也有弄的概念)。苏黎世真的和上海超像,不但有弄的概念,而且弯弯曲曲的真是很有上海弄堂的风情。这条KEYLANE并不长,却有着数家455年历史的老餐馆。或许是一种炫耀,这条弄堂的餐馆招牌上大多挂有一把金钥匙,彰显其老资格。